工匠精神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讓人耳目一新。 經過30多年的發展, 我國經濟正擺脫低端競爭格局,中國制造正在向中高端邁進,工匠精神正是中國制造亟待補上的 “精神之鈣”。
工匠精神,是生產、設計者在技藝和流程上精益求精,追求完美和極致,以質量和品質贏得行業領先和消費者信賴的精神。工匠精神體現了一種踏實專注的氣質,在如切如磋、如琢如磨的鉆勁背后,是對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。
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離不開工匠精神。 大到汽車、電器制造,小到制筆、制鞋,國內許多產業的規模居于世界前列,使用的也是一流的機器設備,然而,這些產業長期大而不強,產品檔次整體不高,自主創新能力偏弱。究其原因,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視。只有當一絲不茍、精益求精的執著融入生產、設計的每一個環節,實現由 “重量”到 “重質”的突圍,中國制造才能贏得明天。
升級的消費需求在呼喚工匠精神。消費正在成為支撐國內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。解決溫飽之后,市場面對的是一群越來越“挑剔”的消費者。他們固然喜歡物美價廉,但同時也愿意為新技術和高品質體驗買單。近年來,中國游客在海外搶購一些小家電、化妝品等,一方面反映出國內制造業品質的短板,一方面證明國內消費需求正在升級。在這種背景下,企業必須發揚工匠精神,善于從細節發現需求,臻于至善地追求品質, 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。
發展新經濟、培育新動能也在呼喚工匠精神。一個充滿活力、 創新驅動的中國, 既需要天馬行空的“創造力”, 也需要腳踏實地的 “匠心”。 在這個充滿創業創新機遇的時代, 需要一種不投機取巧的拙樸,真正創造出經得起挑剔目光檢驗的產品。
工匠精神需要厚植的土壤。當前,中國經濟正在深度結構調整,這為那些在品質、創新上有遠大追求的市場主體創造了極大的發展空間。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,需要用 “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”的戰略眼光, 持之以恒地 “補鈣”, 從職業精神的培養,到職業教育的改革,再到榮譽體系的激勵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,多管齊下形成合力,才能讓中國制造的筋骨更強健、品牌更響亮。
來源:中國勞動保障報 日期:2016-03-28 圖片源于網絡